剧本介绍:《锦衣》剧本杀复盘故事简介:
明成化十二年,“传闻狐妖夜出,祸乱京师之事”搅起满城风雨,一时之间皇城之下人人自危。
同年,妖道李子龙以邪术惑人心智,私结乱党,潜入大内意图不轨,东窗事发后,李子龙一党虽教锦衣卫尽数诛杀,但此事无异于触拨龙须,明宪宗朱见深怒于厂卫监察不利,遂于同年五月设立西缉事厂,并由太监汪直统领,视监举国官吏,督听各类机要,及民臣言行,皇权特许,执掌生杀。
自此,西缉事厂权焰滔天,屡兴大狱,朝野上下被激起八方风雨,就连昔日风光无限的东缉事厂及北镇抚司也得晏避其锋。
成化十二年九月初八,汪直亲信吏部官员李靖忠在自家府邸过寿,邀厂卫共赴此宴,一时间东西两厂及北镇抚司暗流涌动,傍晚时分,眼见一场暴雨倾盆而至……
《锦衣》剧本杀测评
发完角色后打开剧本,第一感觉就是这本体量是真的大,瞅了眼第一幕足足有41页,但翻开角色人生的第一页就爱上了这个本,整个剧本阅读起来十分的平易近人,没有任何阻滞感。我玩过许多不合格的沉浸本,不是内容过于单薄无法代入角色就是文笔糟糕难以理解。而锦衣作者出色的文笔使得剧本里的一幕幕场景就像真实的镜头一样浮现在你的脑海,而足够的阅读体量也如细水长流般地将你的人生一点一滴地铺进你的内心。所以在读完本换完装之后我已经代入了角色,称呼其他的玩家也是以本里的关系相称。
随着汪公公进场的那一瞬间,我似乎已经回到了五百多年前的大明,回到了那个波橘云诡的朝堂之上。
抛去演绎环节,锦衣本身的故事已经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剧本了,然而丰满的人物,抓人的故事只是锦衣这个本的开胃菜,全程的电影级剧场体验才是真正的炸翻全场。平心而论沉浸本想要代入角色真的需要天赋,纯文字阅读不可避免会让人觉得自己是看客。而十角汪公公的演绎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逼着你完全融入角色。你可以是个菠萝头,可以没有沉浸的天赋,但是所处这个环境你会不由自主的按照角色的想法说话行事。没有关灯的氛围,没有追光的演出,就是真真切切近距离的剧场呈现。通过剧情的一幕幕呈现,通过与汪公公的一步步对峙,彻彻底底地感受到角色内心所有的纠结、无奈、无助、绝望。从而获得爆炸般的体验。在现在演绎本层出不穷的大环境下,十角的汪公公再一次刷新了我对演绎天花板的认知。
大多数情感本是不注重推理环节的,这我也能理解,有时候甚至觉得干脆去掉推理环节也没有问题。因为太多的情感本的推理环节都是为了符合剧本杀的设定而强行加的,根本与主线剧情毫无关联。而锦衣的推理环节虽然也比较简单,但是它是为了推动剧情所服务的,更何况在推理和搜证环节过程中NPC会根据剧情继续演绎,甚至让你感受到一丝在实景搜证剧本杀店体验的感觉。好的情感沉浸本不会让推理与主线剧情所割裂,而会使推理部分也成为整个故事的重要一环。
锦衣结束后我呆坐在最后的剧场里,过了好久才慢慢的缓过来。
很多沉浸本都是我努力使自己沉浸,而玩锦衣时我却一直在提醒自己,这不是现实,这只是一场戏而已。我怕入戏太深无法自拔,暴雨般的虐点袭来压得我喘不过气。算了算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我总共崩溃了四次,而拼命抑制情绪的时刻更是不计其数。体会到的感受就是痛、最直观的痛、刻骨铭心的痛,仿佛内心被扎穿一般。剧本结束后,我对DM说的第一句话是:至于这样吗?有希望是幸福的,然而有时连希望都成为了一种奢求。真的不能再多说了毕竟是无剧透的测评,但是很希望大家来体验一下锦衣,不论你是水龙头还是菠萝头玩家,不论你拿到了什么角色,我相信都能在这七个小时里经历一场极致的剧场体验。
锦衣,目前我心目中沉浸本天花板之作。
《锦衣》剧本杀人物介绍
李秋濯,大家闺秀,吏部侍郎李靖忠之女。
白伶,宫女。
邵文聪,北镇抚司锦衣卫指挥使。
张慕林,东缉事厂都督。
苏栈,北镇抚司锦衣卫千户。
蒋子卿,北镇抚司锦衣卫千户镇抚使。
曲不平,西缉事厂缇骑校尉。
版权保护: 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chugui360.com/a/4794.html